1、 建設背景
2016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廳字〔2016〕42號)。隨后,各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均印發《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其中明確了信息化建設中的相關內容如下:建設全省河湖管理大數據信息平臺;建設河湖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河湖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平臺;加強河湖水情監測及管理信息化;推進河長制信息化建設;建立河長制工作平臺和信息發布平臺。
2、 建設要求
河湖衛士——根據推行河長制需設立四~五級河長的體系要求,圍繞加強水資源保護、加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加強水污染防治、加強水環境治理、加強水生態修復、加強執法監督等河湖管護六大任務,及健全工作機制、強化考核問責、加強社會監督等保障措施研發的全面統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基礎性平臺,在數據共享的前提下,各級河長辦根據職責權限對河湖庫渠實施協調有序的統一管理。
3、 系統功能結構示意圖
4、系統功能亮點
功能全面:系統全面覆蓋了河長制工作的各個方面,從基本的水質、水量、視頻的監測,到數據的存儲、查詢和展示;從組織體系的建立,到目標任務的層層分解落實,再到監督考核;從河長巡河,到群眾參與,再到跟進核實處置和最終反饋問題上報人,對河長辦工作起到全面支撐作用。與目前全國范圍內以數據查詢和巡河功能為主的同類產品相比,是功能最為全面的河長制信息平臺。
應用閉環管理的理念,確保責任落實:系統的主要工作流程包括目標制定、任務分解、具體落實,監督考核,實現了完整的信息化、閉環化管理,對落實河長及相關部門責任制將起到重要作用。
應用事件驅動的設計理念,減輕工作人員思想壓力和負擔:河長制工作內容雜,參與人員多,大家分屬不同的單位和部門,本職工作已經不堪重負,很難做到對河長制工作的主動關注,容易出現工作忘辦漏辦。因此,本系統采用了事件驅動+消息提醒的方式,對預先設定的工作、臨時交辦的任務、突發的事件,以短消息的方式提醒當事人及時處理,可以算是使用者的“小秘書”。
應用柔性制造理念,適應各級各地河長制的差異化:河長制最大的特點是差異化,組織結構不同,目標任務不同,考核辦法不同,今年和明年不同,甲地和乙地不同,河長制系統必須適應這一特點,否則系統軟件的修改將帶來很高的成本和較長的工期。本系統應用了柔性制造的理念,設計研發了一套標準零件和一套組合工具,可根據各級、各地的特殊需要快速定制個性化的河長制信息平臺,為用戶大大節約了成本和時間。
良好的適應性和兼容性:系統適用于省、州、縣、鄉、村五級聯動使用,也可以在某一級或某幾級單獨使用;覆蓋各級河長、督察、河長辦、聯動部門、巡河員、保潔員各個角色。系統可對接各部門現有信息化系統,實現數據共享和兼容。
一級填報多級共享,減少重復工作勞動:河長制信息管理與服務平臺中,設置有各級河長,全角色覆蓋,既有上級河長下派的任務,同時又需要兼顧下級河長報送上級的任務,采用本系統最終可以實現一級填報多級共享機制。
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確保系統先進性:系統運用先進的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全三維數字地球技術、高可靠性保障技術,支持海量的數據存儲管理和分析,具備直觀的視覺效果,是全國第一個全三維的河長制信息平臺。